进入秋季,天气日渐寒冷,昼夜温差较大,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,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与流行,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,请广大师生关注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
一、秋冬季常见传染病
1.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简称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传播速度快。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,传染期约3-8天。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,也可以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主要症状为发热(体温≥38℃)、畏寒、头痛、浑身酸痛、乏力、咽痛、咳嗽。
2.肺结核
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源是排菌的结核病人,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临床表现为咳嗽、咳痰、咳血、胸痛、午后低热、盗汗、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等。本病播散面广,疗程长(一般6-8个月),一旦患病应在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。
3.急性出血性结膜炎
“红眼病”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俗名,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引起,是一种传染性很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。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、物品或水等而发病,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。主要症状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,表现为刺痛、砂砾样异物感、烧灼感、畏光、流泪,眼睑水肿,睑、球结膜高度充血。
4.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、被褥及毛巾等传播。主要症状为皮肤、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和痂疹,可伴有较轻的发热、头痛或咽痛等全身症状。
5.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,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。典型症状是发热、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、疼痛。
6.麻疹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传染源主要是麻疹病人,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。麻疹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,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畏光、流泪等现象,2-3天后在口腔内两颊出现小白点,周围有红晕,称为“麻疹粘膜斑”;第4天发疹,从耳后开始遍及全身,直达手足心,疹退后留下色素沉着及脱屑。
7.感染性腹泻
这类传染病由病毒、细菌、真菌、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,以腹泻(大便次数≧3次)、腹痛、呕吐等为主要症状。校园中以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群体发病较为多见,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等特点。诺如病毒传染性强、感染剂量低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也可通过食用受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、接触受污染的物品被感染,还可通过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(病人呕吐物等产生的)被感染。最常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等。
二、秋冬季传染病预防措施
1.做好班级因病缺勤登记记录,对学生进行追踪调查,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,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,要及时向校医院报告,愈后持医院康复证明方能返。
2.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,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清新,尤其教室、宿舍、餐厅等人口密集的地方。
3.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,不随地吐痰,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(如打喷嚏后)应洗手或擦净。传染病流行期间,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。
4.随时关注天气预报,注意气候变化,随时增减衣服,避免淋雨、受凉。人体受凉时,呼吸道血管收缩,血液供应减少,局部抵抗力下降,病原体容易侵。
5.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,加强营养,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以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6.不吃生冷食品或未煮熟的食物,不吃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吃,吃瓜果前要洗净、去皮,贝类等海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。
7.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,如流感、腮腺炎、水痘等疫苗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